close

  文_徐小西插畫_李曉倩
  人類從墜地那一刻起,就和細菌形成了極其重要的共生關係。在你的體內,生活著數以億計的細菌,以至於組成你所有的細胞的數量加起來還不如它多。這些細菌能製造各種化學物質,其中不乏能對你的大腦施加影響的物質,比如多巴胺、血清素、氨基丁酸。
  “在科學上,我是個懷疑論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和精神病學教授艾默蘭·邁耶說,“但我確實相信,腸道內的細菌對大腦里所發生的一切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贊同邁耶的觀點,在人類的成長過程中,腸道內的細菌對大腦發育施加了影響;當我們成人時,細菌又調控著我們的情緒和行為。
  “這是一個全新的看待大腦的功能、健康和疾病的視角。”邁耶說。
  艾默蘭·邁耶教授為數千名志願者進行了腦部掃描,志願者的大腦區域間的連接的不同取決於腸道中占主導地位的細菌的種類。他據此推斷,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腦的類型、大腦迴路的發展和運行。他的這一研究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綜述》上。
  動物實驗還發現,腸道細菌一旦缺席,腦部的結構和功能也隨之變化。一項研究發現,把小白鼠置於無菌的環境中,它們的記憶、情緒和行為都發生了改變,甚至出現了孤獨症的癥狀。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史蒂文·柯林斯主導了另一項針對小鼠的實驗,他將焦慮小鼠和大膽小鼠腸道內的細菌對調,觀察它們的大腦、情緒和行為的變化。
  當焦慮的小白鼠獲得了大膽的小白鼠的腸道內的細菌時,它們變得更樂於社交,也不那麼焦慮了。反之亦然,大膽的小白鼠變得羞怯而膽小—— 當被植入焦慮小白鼠腸道內的微生物之後。
  更讓人驚奇的是,當給那些富有攻擊性的小鼠喂食益生菌,或者註射抗生素時,它們變得平靜了。
  是什麼導致了小鼠行為的變化?史蒂文·柯林斯和他的同事們監測了小鼠大腦的變化,發現大腦中掌管情緒和情感的區域,發生了變化,特別是一種被稱作“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的化學物質的增加,而這種物質恰好在學習和記憶方面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益生菌的新戰場
  這些研究讓科學家對於那些和人體共生的有益的細菌發生了新的興趣。
  俄羅斯生物學家梅切尼科夫在上個世紀首先提出了“益生菌”的概念,他觀察到大量發酵乳製品的攝入和保加利亞人的長壽密切相關。
  而現在看起來,益生菌對於精神健康同樣有好處。《細胞》雜誌刊登了加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保羅·帕特森的發現,在給患孤獨症的小白鼠喂食益生菌之後,它們的孤獨癥狀大幅減輕甚至是消失不見了。
  愛爾蘭科克大學的哈維爾·布拉沃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將實驗小鼠分為兩組,一組喂鼠李糖乳桿菌,另一組正常進食。
  在隨後進行的迷宮測試中,喂食細菌的小鼠找到出口的幾率是普通小鼠的兩倍。在另一項測試中,小鼠被放在一個裝滿了水而且無法逃脫的容器中,同樣的,喂食細菌的小鼠堅持的時間更長。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於喂食細菌的小鼠更自信、鎮定和積極。
  不止動物,益生菌還能調節人的情緒和行為。巴爾的摩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試驗益生菌是否能阻止鬱躁症的複發。研究人員認為,益生菌療法也許會改變腸道內的微生物,並對精神疾病的改善有所貢獻。
  雖然研究仍在進行之中,但研究的參與者、一位被診斷為鬱躁症的大學生顯得很有信心,“它(益生菌療法)讓我感覺棒極了,大腦不過是身體的另一個器官,肯定會被我們身體的其他部分所影響。”
  同時,益生菌的雞尾酒療法——多種益生菌的混合療法也在精神疾病領域發揮威力。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長雙岐桿菌和瑞士乳桿菌降低了焦慮和抑鬱的癥狀。201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富含4種益生菌的發酵乳製品能降低腦部應激反應的強度。
  取代抗抑鬱藥?
  為什麼位於腸道的細菌能和大腦進行交流並對之施加影響?
  科學家們推測,迷走神經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當愛爾蘭的研究人員切斷了小白鼠的迷走神經時,他們再也觀察不到大腦對於腸道變化的反應了。
  “迷走神經就像是大腦和腸道之間進行溝通的高速公路。”約翰·克萊恩說,他是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科學家,也是這項試驗的研究人員。
  除了迷走神經,腸道還有其他的和大腦溝通的方式,比如通過調整免疫系統,或是分泌腸道特有的神經傳導素。
  “我確實觀察到,某些細菌能生產出以前從未見過的、全新的神經傳導素,”得州理工大學的微生物學教授馬克·里特說,“這些細菌,確實能有效地改變思維。”
  這些研究提供了一個可能性,在未來的某一天,科學家們也許會製造出了模仿腸道給大腦傳遞3信號的藥物,或者僅僅是給人們一些益生菌,就能預防或治療精神疾病。
  儘管目前的研究結果都很樂觀,但這個領域的科學家們都認為,益生菌療法仍然處於初級階段,距離它發展成為一個被臨床認可的成熟的療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值得註意的是,在大量的益生菌中,也只有一小部分有能力對大腦施加影響,對科學家而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進行大量的有安慰劑對照組的試驗,為益生菌療法提供更多的證據。
  耶魯大學精神病學系主任約翰·克裡斯托說,“這個全新的領域可能為抑鬱症的治療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考慮到全球持續增長的精神疾病的發病率,抗抑鬱藥物的銷售已然創下紀錄,一項副作用相對較少的益生菌療法的潛力無窮。  (原標題:益生菌左右情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p46lpt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