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陳之邁修繕並7年守護屈原墓。徐亞平 攝
  本報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任勝 黃松柏
  “懷沙孤憤鬱難平,千載猶傳屈子名。常憶汨羅江上客,一篇珍重慰幽情。”“藍墨水的上游”汨羅江,因容納了一具忠骨,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端午節前夕,記者在汨羅市範家園鎮永青村沖里趙組,邂逅該市道教協會會長趙冬陽和當地村民陳孟雄,他倆正在屈原墓前上香。趙冬陽隨後給臺灣一位86歲的老人打電話,告訴他“屈原墓安好”。
  這位臺灣老人是誰?趙冬陽為何給他打電話報平安?這裡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謁屈子墓,拜屈子靈,
  讀屈子宏文3小時
  從汨羅城驅車,沿汨羅江堤西行,過了楚塘輪渡後,就是“中華第一祠”屈子祠。沿祠後鄉間路東行5公里,便到了沖里趙。
  一座巨大的牌坊闖入我們的視線。牌坊正上方,“屈子墓”3個鎦金大字讓人肅然起敬。徐徐走上20級大理石臺階,輕吟石柱上“讀離騷吟九歌屈原汨水留傲骨;觀漁父頌天問詩人宇宙貫英名”的對聯,2000多年前在汨羅江縱身一躍的偉大詩魂的形象,立刻激蕩在心頭。
  大理石鋪成的平臺上,一座潔白的屈原塑像栩栩如生。這位在水中獲得永生的詩人,峨冠博帶,佩劍而歌,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2000餘年的時空。
  第二級平臺上,“故楚三閭大夫之墓”的石碑赫然入目。墓碑高1.45米、寬0.55米;墓上“清同治六年丁卯歲仲冬日重立”清晰可讀。一道綠色琉璃瓦覆蓋的矮牆,靜靜護衛著高約6米的屈原墓。
  沿矮牆外30米環形路,我們靜靜地瞻仰屈原墓。墓上,覆滿青青小樹和萋萋芳草。小鳥在翠綠里跳來跳去,婉轉吟唱。
  兩座碑廊,呈南北向拱衛在墓地東側。南端是個名為“世坤格”的亭子,黑色大理石碑上鐫刻著鎦金的《屈原列傳》以及屈子宏文《離騷》、《天問》;北邊是一條長廊,鐫刻著《湘君》、《湘夫人》、《漁父》、《卜居》、《懷沙》等14篇屈原詩作及其譯文。讀一句古文,復念一句譯文,滿口生香,神清氣爽。不知不覺,3個小時悄然而去。而“世坤格”里《陳之邁先生整修屈原墓記》,帶給我們的是強烈的震撼。
  修屈原墓園,建屈原碑林,
  台胞投資900萬元
  陳之邁是何人?什麼神奇的力量吸引他到了沖里趙?
  2009年5月29日,記者曾在沖里趙屈原墓前與陳老不期而遇。他告訴我們,他老家是湘鄉市東鳳鄉晏家塘村,1928年生於長沙,1946年考入湖南大學經濟系,1949年5月到臺灣定居,退休後興辦實業。
  談起屈原,陳老情緒激昂:“屈子雖被謗放逐,仍憂國憂民;堅守節操,身殉理想。我時常被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人格所震撼。我與屈原墓結緣,緣於一次旅游。”
  2001年清明,陳老赴汨羅瞻仰屈子祠,併到屈原“十二疑冢”(專家考證,這些墓冢均為大型楚墓。因原墓碑年代久遠,風化失真,到清代重新刊立墓碑時,出於保護目的,將這12座墓葬全都立成了“屈原墓”)前逐一焚香祭掃。因年久失修,墓地破敗不堪。
  “屈墓屈碑之興衰,象徵我民族繁榮與否。當今盛世,明德昭昭,褒風教之源,興忠貞之祀,乃我等責任。”2002年暮春,陳老瞞著家人,毅然攜巨資駐汨羅修屈原墓。
  陳老來永青村察看屈原疑冢時,還找不到上山的路。村民幫他披荊斬棘,找到了湮沒在雜草叢中的屈原墓碑。當時他激動萬分,覺得一顆心終於可以安頓下來了。他想儘快把屈原墓修複好。陳老說:“屈原墓是不該被人們忘記的。早在1953年,屈原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我到過曲阜孔林,規模多大呀,保存多麼完整呀!孟林林地面積也近千畝。而屈子與孔子、孟子相比,毫不遜色呀!”
  陳老想,對屈原疑冢遺址不動,但墓四周可以美化,以方便後人瞻仰和憑吊。永青村負責屈原墓工程建設的趙細軍告訴記者:“那年農曆四月初二,陳老找我修整屈原墓,要求端午前完成任務。從開工日起,不管天晴下雨,陳老每天都在8點前趕到工地監工,任何細處都不放過。看到一個古稀老人,懷著對屈子的崇拜之情,盡己之力斥資修建屈原墓,我們覺得只有認真細緻工作,才對得起陳老。”
  奇跡出現了。在汨羅市委、市政府及市台辦、文化局、範家園鎮的大力支持下,僅26天,屈原墓修複工程告竣:一級、二級平臺與環墓游路建成,墓四周修築了一條1米高的釉彩圍牆。但由於過度操勞,陳老病倒了,住院一個多月。
  又是兩年風霜雨雪,在陳老不懈努力下,屈原墓牌坊、祭奠廣場、墓地公園、屈原碑廊先後落成,總投資達900萬元。他稚童般笑著告訴記者:“待事情幹完,老伴和3個兒子都理解支持我。”
  建廬守陵,傳播屈學,
  老人7年陪伴詩魂
  屈原墓園修繕後,陳老心更重,情更濃了。他隨即在墓南側10米開外處建了一棟小樓“靜廬”,毅然放棄天倫之樂,離別老伴兒孫,孤身一人“扎”在這裡,守護著千古詩魂。
  這一守竟是7年。幾乎每天清晨,陳老都要圍著屈原墓轉10圈;到祭奠廣場走一遭,在悄無聲息中和自己的精神偶像對視。他用溫熱的手,撫摸屈子墓前冰冷的琉璃;讓敬仰的眼神,凝視墓碑上第一抹朝陽;用耿耿忠心,吟詠著巨人的詩篇。當游人散去,一切歸於沉寂,老人才輕掩“靜廬”……
  陳老守陵,也研習屈原文化。2007年端午,他倡議成立了汨羅江屈原文化研究會,自任會長。他表示,有生之年一定為屈原研究、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而竭盡全力。
  在“靜廬”,我們看到了湖南大學教授幫他設計的“屈原文化古城”規劃圖。隨著陳老的指點,我們看到屈原墓,東臨紅花並東山名寺,西連南陽和玉笥舊址,南依汨水與羅國故城,北望君山及岳陽名樓。陳老說:“據縣誌記載,這裡還有屈原塔、屈原書院、烈女橋等遺址;周圍分佈著數百座大大小小的東周至唐宋時期的墓葬群;有我國現存唯一的一座紀念屈原的古建築屈子祠;有流傳數千年的龍舟競渡等各種端午習俗。我的理想是建好屈原文化古城,設立一個屈原文化研究國際交流中心。”
  情系汨羅,愛播鄉梓,
  陳之邁成沖里趙親人
  在範家園鎮提到陳老,鄉親們都說他和藹可親,還是個慈善家。趙冬陽介紹,陳老為汨羅累計引資達1億元,僅學校就建了8所。
  一次,陳老路過紅花鄉,看到學生分散在居民家裡上課,原來學校已被鑒定為D級危房而禁用。當地政府正急於籌資建校。老人很快引資資助了40萬元。一年後,一棟面積1200平方米的教學樓拔地而起。陳老兩次前去看望師生。學校授予他榮譽校長,陳老感到很開心。範家園中學校長李國玉稱,陳老曾拿出40餘萬元,為範家園中心小學建了一棟綜合樓。
  說起陳老,沖里趙組老組長趙松柏感佩不已:“陳老幫我村硬化了一條長5公里、寬5米的公路,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他早把我們沖里趙當成瞭解情自己的家鄉,組裡村民家的大小事情,他都要到場。村民種的菜開園,總要先送給他嘗嘗。”
  櫛風沐雨,積勞成疾。2009年9月,陳老因患糖尿病、冠心病不得不回臺灣住院治療。臨行前,他把守墓的使命托付給了趙冬陽。4年多來,趙冬陽先後安排徐新兵、陳孟雄接力,“每天掃墓,早晚點香”。
  帶著鄉親們的牽掛,趙冬陽去年5月專程到臺灣看望了陳老。“祝老人健康長壽”,這是汨羅江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原標題:守護千古詩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p46lpt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